当前位置:首页 >> 行业资讯

推进垃圾分类多些理性避免“理想化”

发布日期:2019-6-20 10:34:50

推进垃圾分类多些理性避免“理想化”

来源:东方网 作者:董宏达 选稿:桑怡

距离7月1日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实施还有十多天,上海市民做好准备了吗?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,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发起一场全方位调研,足迹遍布16个区,视察了数十个小区及单位的垃圾分类情况。这一轮调研,他们既看到了争议和不便,也看到了机会、创意和改变。(6月19日上观新闻)

  对垃圾分类处置和回收利用,既是改善人居环境必要之举,也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课题。但是,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处置并非一件容易事。上海市在专门立法将要实施前,进行全方位调研摸实情、察问题、看变化,体现了科学、务实和理性,符合社会治理基本规律,值得其他地方借鉴。

  推进垃圾分类要讲道理通心路。各地垃圾分类处理虽然探索尝试了好多年,但能坚持巩固下来还有一定难度。原因有很多,但有一点不可回避,就是市民对垃圾分类认识不足,心路没通就缺乏自觉性。同其他文明创建一样,垃圾分类需要首先解决思想观念和心理素养问题,心路通了才会路路通。通心路要讲究方法,除了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、教育、引导外,还应注重“小手拉大手”、志愿者的示范带头,用知识的普及提升意识,用自治的力量规范言行,从而形成“垃圾分类,人人有责;保护环境,从我做起”的浓厚氛围。

  推进垃圾分类要沉下去摸实情。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,也是个需要家家户户人人都要从认知到养成习惯的细活。因此,既不能怠慢又不能急躁,尤其是不能单靠行政手段强制命令硬治硬推,而应该从实际出发,多下去接触群众,倾听民声,尊重民意,务实有效地开展调查研究,善于从群众怨言中发现问题,完善治理措施。上海市人大在调研中,就摸清并梳理了“楼道到底要不要撤桶?”“定时定点要不要这么严?”“湿垃圾要不要破袋?”等实际问题,然后一一进行剖析,认为对撤桶、定时定点等这些问题切忌简单粗暴,应该交给小区因地制宜解决。很多小区有很好的解题方法,但其他小区不能照搬照抄别的小区经验,因为一种解法并不一定普遍适用。这样研究处理问题显得既理性又务实,容易被群众接受。

  推进垃圾分类要完善配套服务。据悉,上海、北京开始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管理,如果不按照要求去做,将会受到罚款。不按照垃圾分类进行投放垃圾将会受到处理,意在给居民垃圾分类“倒逼”出一种好习惯。但也要充分考虑如何制定和完善配套措施,给居民垃圾分类一个出口,形成良好的导向。比如,新修订的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,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,混合投放垃圾将处以罚款。此外,在新创建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里,将对分类垃圾桶标识进行调整,厨余垃圾改成“湿垃圾”,其他垃圾改成“干垃圾”,让居民对分类标准一目了然。

  垃圾分类涉及到千家万户,要养成习惯需要给一点时间,还要研究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,这才是科学态度。否则,光喊“让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”,也只能是理想化,弄不好容易“夹生”,反倒不利于推进分类。只有从实际出发,循序渐进地辨症施治,才有利于将垃圾分类引导到“正途”之上,进而促进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。

上海想兴为您设计的这一款智能环保垃圾分类收集房,将提示您应该怎么分类垃圾,让有害垃圾去往该去的地方,让可回收垃圾能够持续发挥它的作用。

在我们智能垃圾房的引导下,让所有垃圾都得到一个相应的处理。

垃圾房设计定制服务热线:400-850-3636 13818598173。

智能垃圾分类收集房

  • 24H客服:400-850-3636
  • 业务经理:18616381089
  • 厂长办公室:021-36120673
在线咨询
索要报价
扫一扫

扫一扫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400-850-3636

返回顶部